美國華盛頓大學的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avid Baker教授,與浦項工科大學化學工程系的Sangmin Lee教授合作,利用人工智能(AI)模擬病毒的復雜結構,開發出了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。他們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當地時間18日出版的《自然》雜志上。

Science:真的沒想到,RNA:DNA這種特殊“三明治”結構與情緒體驗密切相關
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的一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在《科學》雜志上報告說,他們在臨床前模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調節機制,這種機制與情緒體驗的行為適應有關。盡管這種適應對生存至關重要,但對于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來說,它們可能會成為問題。了解導致適應不良行為的基因變化可能有助于科學家開發更好的RNA療法來治療腦部疾病。

Nature Biotechnology:彩色細胞核顯示出細胞的關鍵基因
識別與疾病有關的基因是生物醫學研究的主要挑戰之一。波恩大學和波恩大學醫院(UKB)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,使他們的識別變得更加容易和快速:他們點亮細胞核中的基因組序列。與使用現有方法進行復雜篩選相比,NIS-Seq方法可用于研究人類細胞中幾乎任何生物過程的遺傳決定因素。

Science: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變通方法,提高了對流感疫苗的反應
在一項新研究中,科學家發現,從醋酸鹽到檸檬酸鹽的營養轉換在決定T細胞命運方面起著關鍵作用,使它們從活躍的效應細胞轉變為疲憊細胞。這一發現強調了代謝變化如何影響T細胞身份,并為干預維持免疫功能開辟了途徑。標準的流感疫苗含有四種血凝素的混合物——四種常見的流行流感亞型各一種。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,并找到了一種方法,迫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所有四種亞型都產生強烈的抗體反應。

靶向營養依賴性活動可以改善免疫療法
在一項新研究中,索爾克科學家發現,從醋酸鹽到檸檬酸鹽的營養轉換在決定T細胞命運方面起著關鍵作用,使它們從活躍的效應細胞轉變為疲憊細胞。這一發現強調了代謝變化如何影響T細胞身份,并為干預維持免疫功能開辟了途徑。

Science:一種開創性的遺傳方法——利用CRISPR-Cas9技術,激活細菌隱藏的藥物潛能
HIPS和德國感染研究中心(DZIF)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利用這一自然原理,從細菌中擴增和分離出新的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遺傳藍圖,稱為生物合成基因簇。他們的創新方法被稱為“ACTIMOT”,可以直接在原生細菌中產生基因簇中編碼的天然產物,也可以將它們轉移到更合適的微生物生產菌株中,在那里產生新的分子。

Nature子刊:糖尿病腎病的新靶點可預防終末期腎衰竭
糖尿病腎病(DKD)是世界上腎衰竭的主要原因,目前已經確定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,可以讓患者接受新的基因和藥物治療,防止疾病進展為終末期腎衰竭。這項研究發表在《自然通訊》雜志上。

Nature Aging:你的大腦衰老有多快?血液中8種蛋白質提供了線索
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血液中的13種蛋白質,這些蛋白質可以預測一個人的大腦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衰老的快慢。他們的研究發表在12月9日的《Nature Aging》雜志上,該研究使用機器學習模型,通過對1萬多人的掃描來估計“大腦年齡”。研究人員隨后分析了數千份掃描和血液樣本,發現了8種與大腦快速衰老有關的蛋白質,5種與大腦緩慢衰老有關。

Science子刊:距離較遠的DNA區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會引起基因活動的爆發!
日本福岡——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特定區域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如何與基因活動的爆發聯系在一起的。利用先進的細胞成像技術和計算機建模,研究人員表明,DNA的折疊和運動,以及某些蛋白質的積累,取決于基因是活躍還是不活躍。這項研究發表在12月6日的《科學進展》雜志上